官方网站    教学管理    5.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

联系我们

热门推荐

5.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

创建时间:2024-09-04 15:04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软件与信息服务

专业代码:710203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中职

四、职业面向

(一)本专业所属专业大类

软件与信息服务属于信息技术类

(二)本专业对应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就业岗位

序号

对应行业

对应职业(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1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基础测绘

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应用

数据采集员

数据处理员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行业认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数字影音制作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数字媒体应用能力,能从事网页前端设计,软件界面及图标设计,进行影视动画短片剪辑与合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数字媒体行业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意识;

(3)具有数字媒体制作与应用领域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领域前沿动态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修养;

(6)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

(1)具备中职生本专业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传统文化及人文素养等基础知识。

(2)掌握平面和色彩构成理论;

(3)具备常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4)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同主题和背景下构图、用光、动作捕捉等拍摄技能;

(5)掌握动漫美术基础、视听语言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

(7)掌握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知识;

(8)掌握音视频基础理论;

(9)掌握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基础知识;

(10)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识别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所需的英文词汇、语句,借助翻译工具阅读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2)具有计算机常用办公及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多媒体素材、正确选择应用软件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的能力;

4)具有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素养;

(5)具有使用计算机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创意与制作、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能力;

(6)具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7)具有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以及其他限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                      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以热爱祖国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健康成长、成才报国。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标准(2020年版)》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 共圆中国梦。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36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标准(2020年版)》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本课程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6

哲学与人生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标准(2020年版)》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 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课程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36

职业道德与法治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标准(2020年版)》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

本课程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6

2

语文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标准(2020年版)》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9个专题:语感与语言习得、中外文学作品选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古代诗文选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198

3

历史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的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2

4

数学

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基于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兼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而开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拓展模块是基础模块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包括基础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

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分析和数据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144

5

英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能围绕职场上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同时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能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分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共144学时、8学分。主要学习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围, 8个主题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个人简介、人物介绍、校园生活、节假日介绍、常规指令、日程安排、常见标识、海报、广告、常见票据、电子邮件、信函及与社会责任、合作意识和工匠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素在内的语言知识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形成语言技能,并在学习中形成包括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发展策略;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文化与思维异同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44

6

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 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 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关注信息技术对社 会形态和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及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

网络应用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综合掌握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网络的应用技巧:理解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有效地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会综合运用网络数字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

图文编辑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选用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形绘制等不同类型的图文编辑软件,根据业务要求进行文、表、图等编辑排版

数据处理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工具采集、加工与管理数据,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表达等相关技能。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桌面或移动终端平台中的数字媒体功能软件,能熟练制作演示文稿。

信息安全基础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常识,认知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充分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信息安全规范,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08

7

体育与健康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与职业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本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是学科健身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实践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要求,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强等特点,同时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科学合理地设定本课程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结构并依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学科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始终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体现运动的实践性,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侧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等,以达到教学目的和学业水平要求。

180

8

艺术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技能。运用观赏、体验、联系、比较、讨论、演唱等方法,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表现,识别不同艺术的表现特征和风格特点,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艺术的风采。结合艺术情境,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审美理解,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音乐鉴赏与实践;歌唱;舞蹈;影视;工笔画;书法;手绘画;室内设计基础;基础素描。

本课程主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36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地遥感原理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电磁波遥感的基本理论、遥感数据获取和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新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本课程是内容涉及电磁波遥感的基本理论、遥感数据获取和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新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72

2

空间数据处理与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基础、数据编辑与处理、空间分析工具。

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操作、数据的创建与编辑、数据变换、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空间统计分析、水文分析以及空间分析建模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各类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162

3

CAD工程制图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AUTO 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机械、建筑工程等二维图纸的绘制技能,能利用该软件完成室内装潢的辅助性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1.制图理论部分讲授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2.增大计算机绘图部分理论与实践内容;

3.书中引入实例讲解,侧重专业图样的绘制和阅读;

4.计算机绘图部分的内容集中编排在下篇,有利于知识点的集中与查阅,授课时可根据进度安排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于一体;

5.本书文字叙述力求简洁,重点突出;

6.全书引用标准均采用全新国家标准。

144

4

地图制图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的分幅和编号等,掌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制图方法,如编制地理底图、编制政区地图、编制城区地图、编制交通旅游地图、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地势图等。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的分幅和编号等,掌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制图方法,如编制地理底图、编制政区地图、编制城区地图、编制交通旅游地图、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地势图等。

144

5

三维效果图制作(3dmax)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3dmax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3dmax的各类工具,能够较独立的运用3dmax进行室内设计模型制作。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设计原则,掌握不同空间的设计方法,通过手绘或者电脑辅助设计将设计效果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能根据学习目的要求,独立地完成小型空间设计任务,会处理设计及施工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掌握室内的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对相关工作岗位的认同。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的几个操作命令:选择、移动、旋转、缩放、镜像、对齐、阵列、视图工具。三维空间能力的锻炼,熟练掌握视图、坐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二维图案的编辑,主要是用“Edit Spline”来实现。对于曲线图案的点、段、线编辑主要涉及到几个常用的命令:Attach Refine Outline Boonlean Trim Wed Fillet Chemfer等。掌握常用的材质参数、贴图的原理和应用。熟悉灯光的参数及与材质效果的关系。

灯光、材质效果地表现主要是物理方面的体现,应该加强实际常识的认识和物理知识。想掌握好材质、灯光效果的控制。 

108

6

数据库应用基础

掌握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通过对数据库新技术的学习,可以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信息与数据模型、关系模型与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存储引擎与数据库操作管理、表定义与完整性约束控制、数据操作管理、索引、视图、存储过程与函数、触发器与事件调度器、权限管理、事务与MySQL的多用户并发控制、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日志管理、分布式数据库与MySQL的复制、集群技术、MySQL在Web技术中的应用等。

72

7

图形图像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策划等平面设计人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专业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Photoshop CS5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图形图像处理技巧,包括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绘制和编辑选区、绘制图像、修饰图像、编辑图像、绘制图形及路径、调整图像的色彩和色调、图层的应用、应用文字与蒙版、使用通道与滤镜、案例实训等内容。

72

2.专业方向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1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了解管理经营的基本理论,掌握信息化的规划

、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多个环节的知识,初步具有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能力,经过实践能够承担信息化过程中规划、管理、控制、评价等多种工作。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息化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组织、信息化实施、信息化评价的理论和案例分析等。

基本要求:

信息化管理基础:了解信息化与组织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了解组织及其分类;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各个环节。  

信息化规划:了解经营管理战略的概念;了解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容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信息化组织:了解信息化组织的内涵、意义及其影响;理解信息化组织机构的概念、构成及其岗位职责;特别要理解CIO机制的含义,CIO的职能、能力要求。  

信息化项目管理:了解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解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的启动、计划、实施和收尾等环节的主要内容;结合案例掌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信息系统运作:了解信息系统运作的概念,理解信息系统操作、运行管理与应用的内容;了解信息系统运行状况调查与记录等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信息系统运作的案例。  

信息化评价:了解信息化运行与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国家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108

2

数据库高级应用

使学生在前期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库高级应用技术,为以后进入行业领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数据库的发展,简要介绍数据库基础理论,基于时间、知识、网络等方面介绍时态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时空数据库、知识库、主动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分布式数据库、Web数据库、移动数据库、XML数据库等技术,介绍协同数据库和综合应用实例等。附录中给出了关于数据库技术的学习资源以及ATSQL语言的描述。

教学要求:

掌握Transaction-SQL的语言基础,掌握T-SQL进行数据的更新操作的方法,掌握完整性约束、默认值、规则的创建方法(包括T-SQL语言),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方法(包括T-SQL语言),掌握触发器的创建方法(包括T-SQL语言)%20K6.%20掌握身份验证的方法和服务器账户的管理,掌握数据库用户的基本管理,掌握数据库用户的权限管理。

126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学时比例表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任选课

实习、实践

学时

1332

486

684

108

180

比例

42.29%

15.43%

21.71%

3.43%

17.14%

(二)教学安排表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学分

学时

各学期周课时和实训实习周数安排

考核

方式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1

思想政治

001001

8

144

120

24

2

2

2

2



考试1、4

2

体育与健康

001005

10

180

8

172

2

2

2

2

2


考查

3

语文

001006

11

198

166

32

2

4

2

3



考试1、3

4

数学

001007

8

144

126

18

3

3

2




考试2

5

英语

001008

8

144

126

18

3

3

2




考试2

6

信息技术

001009

6

108

36

72

2

4





考查

7

艺术

001010

2

36

12

24

1

1





考查

8

历史

001011

4

72

72




2

2



考查

小计(占总学时32.57%)

57

1026

666

360

15

19

12

9

2



限选课

9

劳动教育

001016

5

90

10

80

1

1

1

1

1


考查

10

就业指导

001013

2

36

24

12





2


考查

小计(占总学时4%)

7

126

34

92

1

1

1

1

3



任选课

任选5门

12

体育竞技

003001

2

36

6

30

2






考查

13

美育鉴赏

003002

2

36

6

30


2





考查

14

人文公益

003003

2

36

6

30



2




考查

15

团队建设

003004

2

36

6

30




2



考查

16

时事政冶

003005

2

36

6

30





2


考查

小计(占总学时5.71%)

10

180

30

150

2

2

2

2

2



合 计(占总学时42.29%)

74

1332

730

602

18

22

15

12

7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1

数据库应用基础

332005

4

72

24

48

4






考试1

2

AutoCAD制图

332002

8

144

48

96

5

3





考试 1、2

3

图形图像处理

332007

4

72

24

48

2

2





考试

2

4

三维效果图制作(3dmax)

332001

6

108

36

72


2

4




考试

3

5

Python基础知识

332013

5

90

32

58




5



考查

小计(占总学时15.43%)

27

486

164

322

11

7

4

5

0

0

0

专业方向课

6

Web前端开发(html+css

332006

8

144

48

96



4

4



考试

3、4

7

Web后端开发(PHP)

332003

6

108

36

72



2

4



考试

4

8

AE 视频特效及实训

332020

4

72

24

48




4



考试4

9

空间数据处理

与应用

332004

4

72

24

48



4




考试3

10

小程序开发

332008

4

72

24

48





4


考试5

11

数据可视化处理

332019

4

72

24

48





4


考试5

12

无人机测控应用

332017

4

72

24

48





4


考查

13

数据库高级应用

332010

4

72

24

48





4


考试5

小计(占总学时21.71%)

38

684

228

456

0

0

10

12

16

0


专业任选课

任选2门

14

数字媒体技术

332009

4

72

24

48





4


考试5

15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332012

2

36

18

18





2


考查

小计(占总学时3.43%)

6

108

42

66

0

0

0

0

6

0


实习、实践

16

实习


30

540








30

考查

小计(占总学时17.14%)

30

540


540






30


合 计(占总学时57.71%)

101

1818

434

1384

11

7

14

17

22

30


合计(100%)

175

3150

1164

1986

29

29

29

29

29

30



备注:

1.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计入总学分。

2.思想政治课程按第一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学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三学期《哲学与人生》,第四学期《职业道德与法治》顺序开设。

3.艺术课程开设《音乐》课,分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各一节。

4.每个学期均按18周实际上课时间计算学时,每周周课时为29节。

5.每学期安排4门课程为考试科目,其余考查科目。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的专业教师10人,其中1人研究生毕业,其余都是本科毕业;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7人,初级教师1人;10人都是“双师型”教师。每个教师都能胜任本专业的任何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支团结协作、刻苦上进的队伍。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室配置

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技术参数要求

数量

备注

1

激光投影设备


1


功放

1、 功率:2路*150W
2、 MIC输入灵敏度:20mV 3、 MIC:2路输入

1


数位音箱

1、喇叭尺寸:2只4寸
2、阻抗: 6欧;
3、频率响应::200Hz-20KHz;

1


无线话筒(1无线麦+1领夹麦)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教学白板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学生电脑

详细参数见附件

48


教师电脑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操作系统

Windows 7版

49


电路/网络布线

按消防与实训室用电用网安全重新整体布置,增加6个机位(电源、网络信息点),教师机位桌面增加两个二三插位和网线

1


监控摄像头

详细参数见附件

2


平面广告设计实训室文化建设


标语/挂图(定制)标语挂图的内容与专业实训与知识配套 ,符合整体专业文化建设(规格:1.2米、宽:0.8米

2


学生电脑台和凳

定制(详细参数见附件)

3


2

激光投影设备


1


功放

1、 功率:2路*150W
2、 MIC输入灵敏度:20mV 3、 MIC:2路输入

1


数位音箱

1、喇叭尺寸:2只4寸
2、阻抗: 6欧;
3、频率响应::200Hz-20KHz;

1


无线话筒(1无线麦+1领夹麦)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教学白板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实物视频展台

变焦:整机220倍放大 
白平衡手动
输入端子RGB输入输出:DB15FLC各2组

1


维修专用工具箱

定制

1


设备储物柜

定制木柜

长:2.9米、高:2米、深0.5米

2


机房布线

25台机器全部重新走线

1


9U挂墙式机柜

定制

1


路由器

是否支持VPN: 支持
是否内置防火墙: 是

10


桌面胶垫

约1.8M*1M*5MM

14


防静电手环、垫

垫50CM*50CM*2mm

20


教师电脑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操作系统

Windows 7正版

1


教师电脑台和椅

定制

1


空调

颜色:白色

类别:立柜式

匹数:3匹

2


监控摄像头


2


3

激光投影设备


1


功放

1、 功率:2路*150W
2、 MIC输入灵敏度:20mV 3、 MIC:2路输入

1


数位音箱

1、喇叭尺寸:2只4寸
2、阻抗: 6欧;
3、频率响应::200Hz-20KHz;

1


无线话筒(1无线麦+1领夹麦)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学生电脑

详细参数见附件

60


教师电脑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操作系统

Windows 7正版

61


电路/网络布线

按消防与实训室用电用网安全重新整体布置

1


监控摄像头

详细参数见附件

2


教学展板

产品规格

1100*800,6张/套

产品结构

每张1100mm×800mm,共计6张。


1


全钢结构模拟工程实训楼

4模块型尺寸长2.66m,宽2.66m,高2.6m。

4


铜缆及光纤综合实训台

规格:1750×650×2200mm。
二、结构:1、全钢三联开放式落地实训操作台。优质冷轧钢板,厚度2.0mm。20000次以上压端接线实训使用寿命,满足4人同时实训。

1


网络配线实训装置

一、规格: 高1700mm,厚520mm,宽700mm。
二、结构:
国际标准19英寸全开放式机架结构,机架整体采用台湾原产铝镁合金材料,美观轻便。

1


综合布线工具箱


1


光纤实训工具箱


1


材料存放架

分别存放管槽、桥架施工紧固件和耗材
尺寸:2000MM长,1800mm高,600mm宽。4层隔板设计,加厚钢板。

1


铝合金梯子

登高作业。国产1.5米,铝合金人字梯

1


配套实训设备

网络配线架19”24口12个
通讯跳线架19”100对12个
理线环19” 24个
光纤配线架(配有8个ST和8个SC接口)4套
底盒+面板RJ45/RJ11口,86系列 80个
网络模块超五类RJ45 160个

1


教师电脑台和椅

定制

1



教学白板

详细参数见附件

1


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制定有健全的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重视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实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供良好条件。

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可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软硬条件开展学生校外实训教学,能从学生实践入手,从实用出发,以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为突破口,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社会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知识方面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性实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战技巧,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实现零距离接轨,为学生将来实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使校企合作能够持续发展。

(三)教学资源

本着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整合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和开发企业行业的资源,建设一个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应围绕网络课程、素材库、教师公共备课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环境、双证制资源库等模块进行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开发和引进,建设课程的网络教学课程和素材库,建设虚拟或仿真实训项目,设计或购置系列教学软件。通过建立专业特色资源库及配套的专业门户网站,丰富、扩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内容,增加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专业网络课程库、专业多媒体课件库、案例库、专业试题库、试卷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特色资源库、学生作品库、信息文献库、图片库、视频库和各类文件库等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库,学生能实现主动式、协作式和自主型学习。

(四)教学方法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公共基础课可以采取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通过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以及实现再教育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模拟情景分析、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技能比赛、等教学方式,配合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基础知识及形成各种基本技能、技巧,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牢固基础。

(五)学习评价

制定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案,教师、学生和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应从职业素养、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是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执行。
    2.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考核评价,可采取笔试、口试、操作评价等方式。成绩可分阶段按每个学期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记录,也可按课业、活动进行内容与结果的等级评价。
    3.技能课程的考核评价,按技能项目进行单独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应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及表现,写出评语,并与实习单位、家长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顶岗实习的成绩。

 5.根据学校学生综合测评登记表审定毕业成绩。

(六)质量管理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督导部门从教学设计的开始环节就进行课前质量控制,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听课、学生打分等手段进行课中跟踪控制,课后可通过教师自评、总结座谈等手段进行课后反馈控制。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如下

1.在规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总学时不低于3060学时,经考试(核)成绩合格后,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

2.必修课程(包括实习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3.完成在校学习90周,在企业顶岗实习18周。

十、附录:教学进程安排表、变更审批表